close
1. 正手攻球準備姿勢--含胸收腹身體微向前傾,  兩腳斜站 與 桌子夾角 約15~30度. 手肘與腰側夾角約20~30度, 手肘位置在腰的右側(人的三點鐘方向, 注意,人並非正對球檯) 小臂自然垂下 夾角約110~120度(視球的高低來調整). 此時拍子所指位置 大約就是 擊球點.(重心往右 自然右肩就會稍沉)

2. 引拍時, 以腰帶手往右轉, 此時手肘跟著肩膀 往右移, 重心也跟著右移. 這時候, 手肘應該轉到哪呢?  注意看一下小臂, 差不多剛好與桌台邊緣平行就可以了.(這是近台快攻的引拍 所以不用很大) . 注意, 引拍時的手臂夾角跟準備姿勢 的變化不大. 不需要張開 或者 往下引拍太多.
迎前時, 小臂夾角維持不變, 以腰帶手迎向擊球點, 手臂夾角基本上變化不大(看來球高低來決定) ,手肘隨肩轉動畫弧.轉腰同時 重心也往左腳移動.

3. 觸球時, 剛好身體轉正(並沒有面向球檯 因為是斜站), 面向擊球點, 擊球位置在右腿上方, 在右腰前方. 手肘隨肩轉, 剛好來到腰側(人三點鐘方向) . 這跟準備姿勢是非常接近的.  

 注意擊球點 在身前的右前方,而不是從腰側往前打. 收拍是右往左收拍而不是 由後往前收拍.
4. 擊球後, 小臂順著擊球方向(往左前方擊打), 順勢收小臂. 收臂過程, 腰仍然繼續旋轉, 直到人正對球檯.   因為腳是斜站, 而觸球時 , 腰只是轉正讓人面對擊球點, 但在小臂收縮的過程, 還要多往左轉約15~30度, 臉才能正對著球檯 或者面向擊球方向. 所以手肘關節 也會跟著繼續往左旋轉一些.

5. 收拍時, 手肘旋轉自右前方才停下來 . 小臂也收縮到右眉或者眉心. (除非拉 攻球動作很大 否則不會揮拍到左耳)
注 意:引拍到迎前動作, 手肘是隨肩膀轉動 呈水平圓周旋轉的, 手肘跟腰的距離應該保持固定, 手肘不可以自由的高低起伏, 應該隨肩而動. 迎前時,手肘要感覺有腰的力量在牽引著.  大小臂夾角基本上保持不變, 根據來球高低來微 調拍子的高低.小臂在快觸球時 隨著手肘的圓周運動的力量牽引, 往擊球方向來揮拍收臂.    一定要有 轉腰帶肩, 轉肩帶肘,  旋肘帶小臂順勢收縮揮拍的感覺.
(以上的角度數據 只是參考講解用,僅供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chi88 的頭像
    drchi88

    drchi88的部落格

    drchi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